3月4日晚,舞剧《咏春》全国巡演首站,从深圳开启。
舞台最后一幕,戏中《咏春》电影剧组大合影,饰演叶问的常宏基按照舞台调度,退至人群后藏身。完成首演全部舞台的他,低着头,坐在宗师椅上,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泣不成声。
“演员就是这样吧,不疯魔不成活。”对于这样的情绪释放,一路陪伴演员走来的导演韩真和周莉亚再理解不过,“那么赤诚地活在舞台上。所有的付出舞台会知道,观众会知道。”
《咏春》是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在《只此青绿》后的又一部力作,被视为其姊妹篇,一刚一柔,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咏春》由深圳出品,取材自岭南,首演在广东,甫一上演,便已有“出圈”之势。
此前二人执导的作品《只此青绿》《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常演不衰,是很多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此次《咏春》问世,再度被寄予厚望。
韩真(左)和周莉亚(右)。
这次在广东创作有何感受?如何用舞剧诠释岭南武术、岭南文化精髓?南方+记者独家对话舞剧《咏春》导演韩真、周莉亚,带你走进《咏春》背后的故事。
谈创排过程
《只此青绿》难,《咏春》更难
舞剧《咏春》,是舞坛“双子星”与深圳的首度合作,舞剧以深圳电影制片厂为背景,采用3月4日晚,舞剧《咏春》全国巡演首站,从深圳开启。双线叙事,以一个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而选择咏春和叶问的故事,源于韩真、周莉亚在广东的一次次采风。
小南:为什么在众多题材中,特别选中了“咏春拳”?
周莉亚:每一次创作,都像是一次双向奔赴的缘分。创排武术和咏春题材的种子,一直就在我和韩真心里。采风过程中,我们翻阅了大量深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走访了博物馆、纪念馆、老城区。在大湾区,深港之间联系紧密,咏春又是岭南武学的瑰宝,是连接粤港澳三地天然的文化纽带。虽然有很多其他选择,但在这样的土壤中,心中的种子自然而然就生根发芽了。
韩真:在深圳电影制片厂的档案馆,我们发现,原来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武侠港片都是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我们都是看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长大的,谈到咏春,一定会想到叶问。而电影对武术的传播意义,不仅影响了我们这代人,更是实现了国际上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于是我们决定,不如就做一部关于拍摄咏春电影的舞剧。
小南:这次创作和《只此青绿》有什么不一样?您如何看待创新?
周莉亚:太难了!我们在突破自己的过程中,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做《只此青绿》的时候我就觉得好难啊,做《咏春》更难了,不停地卷自己。但艺术创作者就是这样的,即便过程很痛苦艰难,也本能地追求探索。我们希望能够触碰不同题材,尝试不同形式,感受新的创作。如果年轻的创作者都不突破自己,迈出步伐,对于我来说可能都愧对于“创作者”这三个字。
谈岭南文化
从“开咏春一扇门”到“心中无门”
干净利落的身手,迅疾如风的出招,行云流水的大师风范,令观众一秒都舍不得移开眼。用舞蹈诠释岭南武术精髓,是舞剧《咏春》最大的亮点。为此,主演一年多实打实的武术学习,六个月每天近12小时高强度的创排训练,对角色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每一个人物的闪光,化成了舞台上那个鲜活武林。
小南: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如何在舞台上视觉化呈现?舞蹈和武术是怎么结合?
韩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舞蹈演员的呼吸和发力方式,与武者完全不同,只能扎扎实实学真功夫,没有捷径,从零开始。武术需要气息下沉,将力量极速打出。这样一来,要让武打动作与舞蹈节奏相合,就尤为困难,只能一遍遍磨合细调。功夫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对舞蹈演员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周莉亚:舞台要求可看性,又不能失掉武术的力量感和内在气韵,因此演员先要学在根上,再进行艺术转化。我们专门请了武术顾问到排练厅指导,除了学招式,更要领会岭南武术的精神。舞剧中,叶问从希望“开咏春一扇门”到“心中无门”,打破门户之见将咏春传扬四海,我们希望将这种武学精神传达给观众。
小南:您是如何理解岭南美学和岭南武学精神的?
韩真:第一次看我们咏春拳武术指导、叶问咏春第二代传人董崇华老师打木人桩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帅,并不是很有表演性。但当他向我们展示交手时,出拳的速度震惊到我。学咏春,你必须要从非常质朴的东西开始学起。这种质朴,以及岭南文化特有的细腻柔美,也让岭南武学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我想,咏春祖训里“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这四句话,满满透出了中国人的温和谦让和处事哲学,是可以通过舞剧与全世界分享的。
谈创作感受
与这个时代的追梦者共情
《咏春》又是一部为奋斗中的年轻人而作的舞剧。剧中灯光师大春一心想成为“英雄”。他并没能成为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个人,却为身处低谷的叶师傅,打亮了那束光。舞台幕布上缓缓闪动着一句话:“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
小南:为什么会选择灯光师大春这个角色来开启全篇?您怎么理解最后那句话?
韩真:有些时候我觉得,好像自己的那份不容易、那份坚持被大春给演绎出来了。我自己毕业于编导系,只在毕业大戏时上过台。看到一些特定角色也会想,或许我会是一个不错的演员,但自始至终都没能站在光里。大春的角色设定可能给了我们一些内心的抚慰。
但回头想,光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照亮别人么?叶师傅在他的时代,用咏春拳影响了很多人。我们没有站在光里的人,也愿意成为舞台的掌灯人,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光。这是所有逐梦人的憧憬。
小南:您对大湾区文艺精品创作有何建议?
周莉亚:整个大湾区的创作环境、创作生态和文化氛围越来越好。创作氛围并不是一两部作品就能营造的,需要不断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要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土壤。
【采写/视频】王涵琦
【统筹】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