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就“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出谋划策
建议将河套地区 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位于深圳河畔的河套地区。(本报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讯】8月31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专题协商会。14名政协委员从政策定位、建议对策和保障机制等14个方面共提出80条建议,市发改委等5部门进行了回应和解答。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出席会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就粤港澳三地未来发展提出了“湾区”这一概念。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课题组考察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具体项目,实地走访了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委办局,80多位政协委员开展了7轮实地调研、5场专题座谈会, 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代表课题组介绍了报告总体情况。
作为重中之重,报告提出了河套地区开发新构想。今年以来,河套地区的开发有了重大突破,香港、深圳两地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报告建议向国家发改委提报申请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更名为“中国(港深)国际创新科技产业试验区”,进一步提高河套地区战略规划层级,让河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试验区。
报告还提出,该地区的创新试验应包括: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通关手续;为双方认可的海内外人员提供最为便利的出入境工作安排,香港可以考虑在人才引进上采取新的签证制度或为大河套区专设相关的签证绿色通道;对深方区域内的企业,其聘用香港籍员工、其他外籍员工、拥有境外永久居民身份的员工、归国留学人员等,个人所得税参照香港税法征收;取消跨境科研拨款的限制,方便专项资金更为流通;对进口科研设备免征关税;提供科技SOHO空间(住宿单位、共享生活空间)给予在此的香港科技人才等。
戴北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在“一国两制”,人才流动、税收政策、信息共享以及通关、交通、生态保护等方面如何整合对接,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通过创新机制规则和标准,把“一国两制”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深圳具有科技创新比较活跃的优势,也有市场经济比较充分的优势,立足两个优势把深港合作的文章做好做足,才能在湾区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出席会议的副市长艾学峰感谢政协委员积极开展调研为大湾区建设出谋划策,他表示将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向国家和省反映,力争吸收到相关规划中。
市政协领导刘润华、黄中伟、陈倩雯、王璞、张晓莉、徐友军、黎军、王大平、王芃、赵燕民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