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的实践中,生成人的主动性、精神性、文化性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态。
高质量发展提升人的主动性
高质量发展在创造富裕生活中,激发人的主动性发展。人的主动性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个体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动性,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取的主体能力。正是在生产劳动中,人的自然力量对象化为人的创造力量,确证了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和意义。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劳动中劳动者“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不同的生产劳动方式造就迥异的人的劳动能力,创造出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成人的发展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劳动方式,人就呈现出什么样态。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髙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惠民等,实现由“数量增长”到“质量发展”、由“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由“分配失衡”到“共同富裕”、由“高碳增长”到“绿色发展”的质性升级。
通过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财富幂次方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有尊严的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起点。同时,在高质量生产中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创新性提升。当劳动者不再作为“人口红利”经济的成员时,个体劳动技能普遍提升;当不能靠投资实现经济增长时,“先富红利”减弱而创新性生产能力增强;当数字经济成为重要产业时,驾驭数字技术的主体能力一路攀升。总之,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动性之维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样态。
高质量发展增强人的精神性
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中,推动人的精神向自主方向发展。人的精神性是指人与自我交往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阈限、实现自我独立发展的思想性能力。马克思指出,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类本质,即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能够把自身当作对象物进行思考的存在物,精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也指出,无产阶级要战胜资产阶级的条件之一是无产阶级要实现精神自觉,精神自觉在无产阶级掌握本阶级理论中实现,这一理论就是对无产阶级运动实践反思的成果。列宁指出,幼年的无产阶级没办法实现精神自觉,需要通过灌输实现无产阶级思想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进而才能掌握革命的主动权、取得革命胜利。所以,人的精神性是人改造世界的工具,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中,助力人的思想自觉,实现人的自我超越,为人的精神成长提供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形成人人爱学习的时代风尚,在学习中个体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和眼界格局。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性发展,是以人才为主体的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匹配。
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为个人自我超越提供机会以实现个体精神自主。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前后相继的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种状态,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培育人的独立自主精神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扩大人的自主生活领域,丰富人的精神独立性内涵,生成人的精神独立性高质量发展样态。同时,人的精神性发展也帮助高质量发展走出狭隘发展观的诘难,使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所向、人心所指。
高质量发展丰富人的文化性
高质量发展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生产中,丰富人的文化性发展。人的文化性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个体生成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赋予生活意义的能力,属狭义的文化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分,追求生命的意义。”
通过高质量发展,拓宽和提升了社会主义文化供给,直接满足人的文化生活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们习得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约自身行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同时,人们通过“文化”实现个体文化价值性自觉,引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交往中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强调人的一生是不断实现社会化的一生,通过社会交往活动习得社会风俗习惯、价值原则、行为规范等国家主导价值要求。在高水平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人们在抵御住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中坚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道德。特别是以科学财富观制约无度的欲望需求,以高雅文化观抵御无底线的媚俗文化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走出“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困境。
王晓丽 毛文梁 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历程研究”(GD22ZDZ01-05)、华南理工大学基本业务费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ZDPY2022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