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番纪宣 发自广州、清远、茂名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在干部队伍中,积极进取的党员干部占了绝大多数,消极懈怠的躺平干部属于极少数。躺平干部虽然数量不多,但危害不小。
应该如何平衡严管与厚爱,让党员干部“躺不平”;基层领导应该如何为干部创造积极干事的氛围;党员干部本身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与内生动力?《南方》杂志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访多位基层党员干部,与他们聊聊他们眼中的躺平或者不躺平。
“严管就是厚爱,严管才能厚爱”
《南方》杂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您如何理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管厚爱辩证结合这一观点?
张恩铭(广州市番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严管就是厚爱,严管才能厚爱。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严管和厚爱相统一,激励和约束并重,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破解当前部分躺平式党员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等矛盾难题的现实需求,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有效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要把党员干部从严管理体现在日常,能够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常在,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又要把“爱”贯穿于始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党员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旗帜鲜明为干部撑腰鼓劲,让那些担当作为的干部受到褒奖,营造心无旁骛撸起袖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只有将严管和厚爱有机统一、落实到位,用监督管住乱作为的权力,用激励放开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才能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才能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南方》杂志:结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实际,请您谈谈如何铲除基层干部躺平的土壤?
张恩铭:要坚持严管和厚爱双管齐下,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运用到抓早抓小、层层设防、关心关爱上,着力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持续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向激励党员干部在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大干一场、竞标争先、赛龙夺锦转化。
一是坚持抓早抓小,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抓早抓小、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是坚持撑腰鼓劲,审慎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三是坚持严的基调,精准用好问责利器。2022年,全区共运用“四种形态”帮助、教育、处理718人次,开展提醒谈话2810人次;共实施问责5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人,诫勉或其他组织处理9人,对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试行)》《番禺区纪委监委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试行)》,对5个重点事项容错备案,为5名被诬告错告的干部进行澄清正名。
“基层干部躺平的很少”
《南方》杂志:您如何看待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
潘浩(清远市佛冈县委副书记,龙山镇党委书记):基层干部起点低、底子薄、前景小、晋升空间窄,但是承担了很多基层任务,长期在服务基层一线,夜以继日地用“一根针”穿起上级的“千条线”,可以说是负重前行。因而,这些情况使得基层干部躺平的非常少。我倒觉得对基层干部应该要多一些爱和宽容。
《南方》杂志: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严管与厚爱的平衡?
潘浩:一要严管。严肃纪律、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分配、资格审定等业务工作,必须从程序上、标准上一丝不苟。二要厚爱。对待基层干部,既要“让马儿跑”,又要“让马儿吃草”,做到思想上激励、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关心、个人成长上创造平台。严管能让基层干部严格约束自己,少犯糊涂不犯错,所以,严管就是厚爱。
《南方》杂志:您周围有没有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不躺平干部?
潘浩:去年6月,龙山镇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袭击。镇里的党员干部“连轴转”于抗洪抢险、群众转移安置、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现场。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黄耀文在抗洪期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连续数天几乎不眠不休,在关键时刻提出了有效的工作方法,协助县委、县政府顶住了洪峰过境的巨大压力。“黄耀文们”可能职位不高、待遇不高,岗位前景不大,但默默付出,只为守住岗位责任,值得我们尊重。2022年,龙山镇在暴雨防御时乡镇指挥协调机制的实践探索,得到了省委改革办,市领导,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运用。
面对老区人民的期望,我们不能躺平
《南方》杂志:从省定贫困村到“开展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柑村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柑村的带头人,您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躺平现象?
叶觉文(茂名化州市笪桥镇柑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柑村是着名革命老区村、南路革命堡垒村,是茂名地区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献身革命人数最多、革命烈士人数最多的村庄。我是2017年3月回到柑村工作的,当时柑村是省定点贫困村,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与粤西地区大部分村庄没有区别。
2017年底,柑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村。同时,在扶贫帮扶单位珠海免税集团的帮助下,柑村着力着手贫困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在党员干部、村民、社会等多方共同支持努力下,取得了显着成果,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生活也好了起来。2020年柑村还被中组部确定为“开展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柑村的红色历史、先辈事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肩上所担负的使命。作为柑村土生土长的一名基层干部,我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工作斗志。面对老区人民的期望,我们村干部不能躺平。
《南方》杂志:过去一段时间,柑村是如何激励村干部干事业的?村干部又是如何带领大家谋事业的?
叶觉文:在激励村干部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使命感,学习柑村革命先辈精神,抓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党建宣传第一栏目,做到学懂弄通悟透做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其次,要注重在工作中挖掘成就感。正如大家所见,现在柑村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这正是我们每一名村干部挥洒汗水、实打实地努力得来的。每当我们看到努力获得了成果,心中自然充满自豪,干事业自然就有了动力。
在带动群众方面,我们始终一手抓“情”、一手抓“理”,竭力达成共识。2018年初,柑村教育基地开始建设时,大家都在为建设用地发愁。柑村是个历史长、人多地少的村庄,村民能同意让地吗?我们党员干部带头,跟村干部一起走访夜访,召开新春恳谈会,在会上和各位村民代表说清楚建设的意义。在党员的带头下,为柑村教育基地谋得了一块70亩的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