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报告要求“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一导向,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的起步之年,广东继续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党建重心、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锻造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走进茂名市茂南区新华街道新华东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国鹏正在忙碌。
2018年退伍后一直在外工作的他,在得知社区需要一位带头人时,就毅然辞掉高薪工作回到社区。他说,“若有战、召必回”是军人的誓言。
在广东,像李国鹏这样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还有很多。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首先是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2018年以来,广东接续部署实施两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坚持“选育管用储”全链条推进,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让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得到整体优化提升。
群雁高飞头雁领。随着“头雁”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本地退役军人纷纷回村,用他们的辛勤实践勾勒出广东城乡的美丽图景,形成了推动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的“雁阵效应”。
除“头雁”外,近年来,广东不断深化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基层一线涌现出一批干事有能力、履职有担当的党员干部。
2022年12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江门很多地方出现了药物紧缺的情况。紧“药”关头,江门通过党员带头、各方参与等方式,积极发动机关党员、两代表一委员、返乡大学生、志愿楼长等力量下沉网格,为居家治疗人员、老年人等重点人员提供多元诊疗和送药上门服务。
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梁美容凭借着一股“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成为珠海市“第一批吃螃蟹”的海鲈养殖人,并带动昭信村村民养殖致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线,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杨斌、“焦裕禄式”女干部梁艳影成为珠澳居民的“暖心人”……
此外,广东还不断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和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大对基础薄弱、工作开展难度大的基层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力度,不断锻造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最近,茂名41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通过“大考”,纷纷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到党群齐心致富的逆袭转变:针对“班子战斗力不强”问题,高州市东岸镇六云村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针对信访矛盾突出、前任书记存在工作作风等问题,化州市新安镇山埇村党支部选拔学历高、基层经验足的致富能手担任书记;针对党群关系不融洽问题,信宜市水口镇高岭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实施“五小工作法”以及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实现阳玉高速300多亩征地工作“零上访、零投诉”……
近年来,广东以村(社区)为重点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各地纷纷“对症下药”,推动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在村容村貌、精神风貌、干事创业上发生喜人转变。
事实证明,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必须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上下功夫。
在乡村,广东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通过强化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落实村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村党组织对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的领导管理监督等措施,让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进一步立了起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进一步树了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进一步强了起来。
在城市,广东不断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机制。通过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工作机制,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城市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推进街道社区赋能减负增效,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能力。
比如,在深圳罗湖渔邨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党委领导、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组织互相兼任委员,社区党委统一调度下沉资源,渔邨社区党委树立了核心领导地位,撬动了更多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民服务。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不断把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到实处,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基层党组织正逐步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